ag真人国际官网-ag亚洲国际厅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是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第三批创新型企业和首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企业、碧水源创办于2001年,最新注册资本超过30亿元。2010年创业板上市,在全国拥有100多家下属公司,是世界mbr技术领先者。
碧水源是一个用技术撬动市场的技术型企业,以自主研发、国际先进的膜技术解决“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的水环境问题,提供以膜法水处理为核心的整体技术和工程ag亚洲国际厅的解决方案。碧水源是一个以产业报国,以技术服务社会的企业,是一个以“承担社会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为宗旨的企业,致力于解决国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过程中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匮乏的重大困难,成为国家解决这一难题的可靠力量。
“海归”创业:“碧水”源自“碧水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1年碧水源成立后,集思广益,确定了“碧水源”这个名称,“碧水”源自“碧水源”,同时申请商标 。商标的形状为八卦图中的水卦,寓意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碧水有源,渠清如许,碧水源沐改革开放之春风,走创新发展之道路,自主研发,科技引领,润物无声,承载未来。
2001年,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诞生,十几年来,碧水源资产从40万元到如今的数百亿市值,从一家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到成为全球膜产能最大的企业,从专注于水处理的工程公司到涵盖水务全产业链的企业,一路走来,碧水源已成为中国领先的环保企业、国家著名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也是创业板领军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产学研合作:突破巨头技术封锁
我国几乎所有主要的水系都处于中度污染,靠近城市的地区都是重度污染。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数的1/4,而北京更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0。如何使污水变废为宝进行再利用以及如何让膜技术应用到中国的水污染治理中,是一直困扰水务从业者的主要问题。由于用户对技术缺乏了解,推广膜技术的道路可谓一波三折。这项技术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成本高10%,但是,传统工艺要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有一定难度。尽管膜技术应用的投资成本较大,但其占地面积少、污泥产生量少、运行自动化、直接产生再生水的特点,使得项目可以获得较高的整体效益。膜技术是最佳的选择,其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将大大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方向确立了,技术又从何而来呢?膜技术在中国是一项新技术,没有相关经验和资料可以学习。竞争对手的技术封锁都很严,而核心技术在于膜的研发和生产。在公司成立之后的好几年时间内,碧水源只能采购ge、三菱等国际企业生产的膜来开展水处理工程建设。
这种情况下受制于人是很难避免的,更让碧水源难以接受的是,在采用对方膜产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当时有项目负责人抱怨说:“对方前两次还会很快过来解决,第三次可能就说需要安排时间了,四五次之后就不受理你了。”同时,随着碧水源对于第三方膜产品依赖程度的加深,对方变本加厉地要求碧水源提前一年提供订单估量,并且提前预交50%定金。而作为工程公司,估算下一年会接到多少工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行业巨头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下,碧水源决定成立自己膜技术研发部门。公司最初的打算是寻求合作,缩短研发周期。但是当碧水源前往ge和三菱总部就购买技术或双方在中国合资建厂进行商讨时,这一提议很快被严词拒绝,因为对手的目的在于控制市场。这种情况让公司决策层认识到,要想不受制于人,必须自己进行技术研发。就这样,碧水源开始走上快速自主研发的道路。
凭着对膜技术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碧水源组建了一支由国外聘请的专家以及国内专业人士组成的研发队伍。自主研发膜丝,膜材料是关键。为了改变膜材料的配方和性能,碧水源公司投入当年收入的1/3进行膜材料研发。不到一年,碧水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膜技术研发成功。2008年11月22日,碧水源投资3亿在北京怀柔雁栖经济开发区建设的亚洲最大的膜生产基地正式投产。碧水源雁栖膜基地具备年产200万平方米的pvdf(聚偏氟乙烯)膜制造能力,它的建成结束了我国污水处理用膜依赖进口的历史,同时也使碧水源迈入了全球膜生产三强之列。同时,碧水源自主研发的mbr膜造价已接近甚至低于进品产品。随后,经过改进提高,碧水源又研制出强度更高、效果更好的膜丝,它的处理效率、稳定性比肩于ge、三菱等国际知名品牌,而总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70%。
随着自主研发水平的提高,中国膜市场曾经一度被美国、日本等国际膜巨头的产品占据的格局被改写。外资公司虽然同样提供膜技术,由于地域等原因,注定他们的后续服务,如维修、培训成本会很高,而中国本土企业优势就不言而喻了。这就是国内技术服务商和外资公司竞争的一大“法宝”。从技术上讲,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和碧水源直接进行竞争。“花不足1元钱,就能使1吨污水转化为高品质再生水,比海水淡化、南水北调的成本小得多”。
除了技术研发之外,创业之初,新技术的市场推广是最大的困难,新技术、新理念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然而,推广的困难并不仅仅是理念的问题。除了膜污染等技术瑕疵外,经济因素是推广受阻的另一重要原因。据碧水源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一个处理能力1000吨/天的工程为例,传统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成本为1500-2500元/吨,而采用mbr技术则,需要2000-3000元/吨。另外,mbr技术的日常运营成本较传统技术也高出10%左右。因为投入成本高,企业污水处理一般不会选择碧水源。如果只需要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企业大多不愿多花一分钱进一步提高污水排放水质。
好在碧水源刚刚成立时,创业者们锁定的就是国际最新的膜处理技术,在国内还没有其他人做,这样的先机给了碧水源在艰难中顽强成长的根基。在技术比拼上,他们需要的只是采用新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技术相比较,让客户认识到这种差异性。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在碧水源急于开拓市场的时候,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项新规定:新开发住宅小区建筑面积大于五万平方米,办公楼大于三万平方米,就必须建用于污水处理的中心设施。这样碧水源的产品就派上了用场。尽管因为有些部件采购自国外,导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但是用碧水源技术建起来的中水设施,占地面积要比传统设施小一半。这对开发商可能极有吸引力的。要知道,省出来的都是地皮呀。就是凭着先进的技术给客户创造的价值,碧水淅在初期并不顺利的经营状况下,仍然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神奇的“膜”力
碧水源的核心技术,说简单就是“三根膜丝”,但很不简单地解决了水的三个问题。在有效固液分离、污水深度回用、mbr出水补充地下水三大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微滤膜这种听起来很神奇的膜技术实际上是利用mbr,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形成新形态污水处理系统,完成有效固液分离。膜处理技术不改变水的形态,而且效率较高。更重要的是,膜技术出水水质远远高于其他传统工艺,主要出水指标优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可以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碧水源是中国mbr技术大规模工程化的奠基者,参与了我国第一个万吨级mbr工程项目——北京密云再生水厂的建设运营。凭借完善的膜产业链(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膜应用工艺优化、膜工程运行)碧水源实现了mbr工程总规模全球第一;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占全国mbr水处理市场的70%。
超滤膜主要用于自来水厂的升级改造、反渗透预处理及污水的深度回用。目前碧水源超滤膜产品已在我国多个大型膜法给水工程、中水回用工程成功应用,如全球最大规模的再生水厂——高碑店再生水厂(100万吨/天),以及小红门再生水厂、平谷再生水厂二期、无锡市高新水务安全饮水系统等项目。
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是碧水源针对中国缺水问题专门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能在极低的操作压力下将mbr出水处理为地表ⅲ类至ⅱ类以上的水,可用于工业用自来水、地下水源地的补充水,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碧水源已经在北京建成了中国首个df膜应用示范项目——北京翠湖新水源厂。
此外,df膜还应用在了“月宫一号”上。2014年5月20日,“月宫一号”(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成功完成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在105天多人高闭合度集成试验中,碧水源与北航合作研发的膜生物反应器和净水技术在“月宫一号”全面应用,实现了模拟太空水循环的成功。碧水源为“月宫一号”提供的太空水处理设备,为系统内实现水的循环起到了关键作用,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好评。
通过微滤膜(mf)解决水污染问题,通过超滤膜(uf)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通过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df)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碧水源希望打造水务全产业链,成为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以及污水资源化处理和保障饮水安全整体ag亚洲国际厅的解决方案为一体的提供商和服务商。
草根志向:从自身汲取力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碧水源取得今天的成就,也经历了一步步蜕变的过程。公司在起步阶段也经历过一段艰难的岁月。碧水源创立之初并未沿袭国内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做法,而是决定将污水处理膜技术引入国内,这注定了这个尖端技术的拓荒之旅布满荆棘。虽然膜技术较之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有着突出的优势,但是当时几乎没人相信造价高的膜技术能够取而代之,更鲜有人敢将造价上亿元的项目交给注册资金只有200万元的碧水源。在2005年以前公司几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现实的压力让公司的创业团队也感到泄气。
由于膜技术占地面积小,碧水源曾经在居民区和办公区建污水处理厂。本以为碧水源终于迎来了好时机,可是没想到遭遇了开发商的赖账。按照惯例,碧水源在拿到30%的预付款后就开始施工,但是等小区竣工的时候,尾款却拿不到了。当时年销售额并不可观的碧水源拿不到回款,无法继续投入研发工作,赖账造成的资金链问题让碧水源举步维艰。创业时期这样的纠纷不胜枚举,在这样的困境下,创业团队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战略,开始重新给公司定位。这个团队是草根出身,草根要做好一件事情无非两种可能:一种是别人都能做的事,你的价格低;另一种是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草根唯一的出路就是勤奋、创新。
带着这样草根志向的碧水源继续追求往更高一层次上升的目标,让他们至今都颇为自豪的是在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中中标。国家大剧院工程要求将日常生活用水及空调冷却水处理成景观水,用以补充人工湖中被蒸发掉的水量。国家大剧院工程对于企业的影响力提升非常大。同时参与竞标的有几十家国内外企业,最终碧水源凭借小而精、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获得了该项目。
中标国家大剧院项目显然给了碧水源莫大的鼓励,也得到了众多污水处理企业所渴望的名气。有了信心的碧水源随后凭借毅力和核心技术优势,在北京密云水库水处理工程中又一遍重复自己的优势,甚至还帮当地制定了水景观及后续的房地产开发方案,最终中标了当时我国首个万吨级mbr水处理工程。
密云再生水项目竣工后,北京市领导纷纷去密云考察,并且指示北京要大量采用膜处理技术。这个硬骨头啃下后,碧水源的膜处理技术很快就在北京推开了。之后,碧水源还先后接受了引温济潮奥运配套工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龙型水系自然水景等重大工程,自此碧水源在行业内名声鹊起。
回顾碧水源的发展之道,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让企业感到自豪的是在国际膜技术行业碧水源已经进入前三强,并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未来碧水源的发展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竞争对手,而且主要取决于自己是不是能够保持这种创新的势头,自己把自己打败。“如果说我要让别人不超过我,我只有比别人跑得更快,而不是把别人拉着,让别人不跑。这就是我们碧水源的企业经营之道。”
ppp模式:政企合作,提升品牌价值
除了技术先进之外,碧水源还积极尝试ppp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建立“全过程”合作关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利用ppp模式的特点及所具有的融资性、高效性和低风险性特征,碧水源为以前仅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污水处理行业引入了民营企业的新兴力量,推动污水处理行业技术创新,形成竞争,同时也能够激发国有及各种经营主体的活力,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在这种模式下,碧水源实现了区域性扩张,以控股、参股、联合等方式与各地区域抽或水务公司合作。这不仅使碧水源成为推动污水处理市场集中度的领军企业,而且得到了国家政策性贷款和水价补贴等优惠政策,公司获得进一步利好。
资本市场:实现品牌溢价
2006年以后,一直没有受到资本和市场关注的mbr市场,突然间变得风起云涌。当年全球知名的ge公司出巨资收购了国际顶级的mbr技术企业——加拿大zenon公司,经过整合后,凭借综合实力开始向中国的mbr市场展开攻势; 同时,另一家公司收购国际著名mbr技术企业us filter公司后,也在当年通过收购国内企业——北京赛思斯特水处理工程公司,承建了北京北小河污水处理厂(6万吨/天)的改扩建工程。国际巨头兵临城下的时候,碧水源开始获得国内资本的关注。
2006年9月18日,云南国信与碧水源签订《增资协议书》,以2000万元入股了碧水源7.5%的股权,与此同时,上海鑫联和深圳合辰两家投资公司也入股碧水源。到2006年年底,碧水源主营收入较上年翻倍,顺利突破1亿元,此时的碧水源,已经是一家中小规模的企业了。在资本的推动之下,碧水源的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
从2006年引入股权投资到200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碧水源开始筹备上市之路。那段时间里,国内a股直冲6000点引发牛市行情,使得资本市场对于股权投资趋之若骛。
碧水源当时的业务重心仍旧放在市场拓展上。企业意识到,除了全国各地建设污水处理项目的“外求财”,公司必须要通过压缩生存成本“内生财”。而在公司的成本当中,30%以上的成本来自膜材料,这些材料此前全部都是从日本进口。为了降低成本,碧水源的技术团队钻研自己的膜材料。一旦膜材料实现自我供给,打破外资的市场垄断,膜材料的市场价格必然一落千丈,随之而来的是公司成本的直线下降。“市场推动创新,创新推动资本”这是碧水源在处理企业创新和资本的关系的心得,这是凭借不断的创新突破,必须选在资本市场上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到2010年4月,碧水源上市的时候,公司获得政府工程的竞争力以及在膜材料上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市场对于公司估值的主要标准。按照当时碧水源69元/股的发行价计算,对应市盈率高达95倍。在4月21日上市首日,碧水源股价以140元/股的价格开盘,之后一路上扬,最终收盘价高达151.8元/股,对应市盈率已经超过200倍。随后的4月26日,在市场资金的一路追捧之下,股价最高摸至175.6元/股的高点,成为当时创业板上最高价的股票。上市五年来,碧水源保持每年70%以上的增长率。
碧水源上市后带来的身价暴涨,正在印证做好企业就是给投资者一个好的数字——利润的观点。碧水源更加关注的是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并不会太关注股价。要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上不上市,碧水源都要承担起两大责任。第一个责任是碧水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企业上市就要对股民负责。第二个责任就是利润的增长,要让股民有所收获。
社会责任:简简单单治水梦
如果说追逐利益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那么社会责任就是企业的良心。碧水源不仅仅看重公司的效益,更是将社会责任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内容。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坦诚:“我是技术出身,做水处理技术是我最热爱的事业,解决中国水的问题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追求,企业做大做成了,我也算做了一个大大的公益事业,做不成,我还可以教书嘛,把技术和观点传给后人,继续解决水的问题。我这一生就这个愿望,简简单单。”
就是秉持着这种简单的想法,碧水源一直在中国治水梦的道路上努力着。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党和国家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口号。自公司成立那天起,碧水源就印上了“承担社会责任,建设生态文明”这12个字,至今仍然伴随碧水源,这12个字异常醒目。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碧水源就顺势而为,解决国家生产生活亟待解决的问题,共同把生态文明建设搞起来,把水治理好。
碧水源从来不把建设生态文明当作一个简单的口号,不仅从行动上支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且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工程应该由企业来完成,而这就是碧水源和生态企业家们正在做的。碧水源的水处理工作,不仅是生产生活,也是公益活动。碧水源把企业做好,把水治好,就是做了最大的公益。
碧水源不仅在怀柔、平谷、延庆、顺义等北京市几个区投产再生水厂,解决首都水环境问题,而且借助江苏无锡和湖北十堰的污水处理项目,开始走出北京,进入到太湖、滇池、巢湖等国家重点水体整治区域内。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调水工作中,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市加大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其中位于该市张湾区的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内第一座建成投产的污水处理厂。为提高该厂运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治污效益,湖北省十堰市与碧水源签订了委托运营协议。碧水源接手运营后,迅速启动升级扩能改造工作,显著提升了该厂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了解后,对碧水源的工作表示高度赞赏,并勉励碧水源发挥优势和专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研发和科技成果利用水平,进一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如今,像这样的国家重点水处理工程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碧水源的身影。尽管目前我国的水资源问题还很严重,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不均,碧水源的领导者们坚信只有去做,才有希望。“中华不碧水,吾辈誓不休”。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的事,也是企业的事,更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子孙后代。为了子孙,碧水源必须要这样去做,否则我们给子孙的水就不是水,而是有毒液体。
(作者:刘瑛,祁星)
品牌大事记
1、2001年7月,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2、2001年8月,“碧水源”膜生物反应器生产基地建立。
3、2002年12月,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
4、2003年5月,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关于膜生物反应器的技术标准,并颁布执行。
5、2005年6月,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标我国首个万吨级以上规模的mbr污水资源化工程:北京密云再生水厂。
6、2005年8月,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水处理技术提供商。
7、2006年10月,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碧水源膜技术有限公司”。
8、2007年6月,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改名为“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1亿元。
9、2008年2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清华大学——碧水源环境膜技术研发中心”。
10、2010年4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070。
11、2013年7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国最大地埋式mbr再生水工程——昆明市第十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营。
12、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集体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听取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汇报。
13、2014年6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签署总额200亿元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
14、2014年9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双模新水工艺示范工程——北京翠湖新水源厂建成通水。
15、2014年11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超级纳滤净水机,成为apec峰会会场全部直饮设备唯一指定供应商。
16、2015年5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pp模式合资公司云南水务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ppp模式成功上市的公司。
17、2015年8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国家开发银行巨资入股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公司主要股东。
18、2015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共同主持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圆桌会,董事长文剑平作为唯一民营企业代表出席,介绍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ppp领域的经验,并提出建议。
19、2016年2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拥用10万吨/天及以上的mbr工程项目24个,超越了ge的17个,成为拥有全球最大mbr工程项目数量最多的公司。
20、2016年6月,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mbr+df”双膜新水工艺水处理技术,作为“十二五”水专项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展出。